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
成蟲的身體構造
成蟲的身體構造:
是家蠶的成蟲期,也由頭、胸、腹三部分構成。除節間膜外,全身密被白色鱗片。頭部小,兩側有一對大型的櫛狀觸角和半球形複眼。觸角雄比雌大,由 30~40 小節構成,是重要的嗅覺和觸覺器官。複眼黑或紅色等,常與卵色相同,約由 3,000 個六角形的小眼緊密排列而成,為視覺器官。中胸和後胸背面兩各生一對翅,分稱前翅和後翅。雌蛾的外生殖器,由幼蟲第 8 、 9 、 10 三個腹節變成,其中第 9 、 10 兩節癒合成淡褐色半球形的側唇,其上密生感覺毛,中央有一條縱溝,中有兩個孔,上方是肛門,下方是產卵孔。雄蛾的外生殖器,則由幼蟲第 9 、 10 兩腹節變成。
由於不再攝食,故消化管退化,改司其他生理作用。成蟲的內部生殖器官特別發達,佔據著腹腔的絕大部分。雌蛾的卵巢變成 8 條卵巢管游離於腔中,每條含 50~90 粒卵,使每隻母蛾的卵數達 400~720 粒。
是家蠶的成蟲期,也由頭、胸、腹三部分構成。除節間膜外,全身密被白色鱗片。頭部小,兩側有一對大型的櫛狀觸角和半球形複眼。觸角雄比雌大,由 30~40 小節構成,是重要的嗅覺和觸覺器官。複眼黑或紅色等,常與卵色相同,約由 3,000 個六角形的小眼緊密排列而成,為視覺器官。中胸和後胸背面兩各生一對翅,分稱前翅和後翅。雌蛾的外生殖器,由幼蟲第 8 、 9 、 10 三個腹節變成,其中第 9 、 10 兩節癒合成淡褐色半球形的側唇,其上密生感覺毛,中央有一條縱溝,中有兩個孔,上方是肛門,下方是產卵孔。雄蛾的外生殖器,則由幼蟲第 9 、 10 兩腹節變成。
由於不再攝食,故消化管退化,改司其他生理作用。成蟲的內部生殖器官特別發達,佔據著腹腔的絕大部分。雌蛾的卵巢變成 8 條卵巢管游離於腔中,每條含 50~90 粒卵,使每隻母蛾的卵數達 400~720 粒。
幼蟲的身體構造
幼蟲的身體構造:
1. 蟻蠶(一齡蠶):大致與大蠶相同,但頭部對體部的比例稍大,深黑有光澤。氣門圓形;體表生有許多左右對稱的瘤狀突起,因每個突起有 3~6 根剛毛,故又稱毛蠶。
2. 大蠶(二 ~ 五齡蠶):體呈長圓筒形,由頭部和體部構成。體部又可分為胸部( 3 個環節)和腹部( 10 個環節),全體共有 13 個環節。
(1)頭部: 具 6 對半球狀隆起的單眼,是感光器官。1 對各由 3 個骨質構成的觸角,是重要的感覺器官。
(2)胸部: 有 3 個環節,每環節腹面各有 1 對。胸足於食桑和吐絲時使用,爬行時只有輔助作用。在第一環節有氣孔 1 對。
(3)腹部: 有 10 個環節,只在第 3 、 4 、 5 、 6 及第 10 腹節各有 1 對腹腳。腹腳沒有環節構造,為柔軟的肉質突起,並有發達的長、短小鉤爪,可抓爬和固定蠶體。在第 1~8 腹節腹側各有氣孔 1 對。第 8 腹節背面中央另有錐狀肉質突起,特稱「尾角」。雌蠶第 8 和第 9 腹節的腹面各有 1 對乳白色點狀體,分稱前、後生殖線(也稱前、後石渡氏腺);雄蠶則在第 9 腹節的中央有一個乳白色囊狀體,稱為赫氏腺,可作為鑑定雌雄的依據。
1. 蟻蠶(一齡蠶):大致與大蠶相同,但頭部對體部的比例稍大,深黑有光澤。氣門圓形;體表生有許多左右對稱的瘤狀突起,因每個突起有 3~6 根剛毛,故又稱毛蠶。
2. 大蠶(二 ~ 五齡蠶):體呈長圓筒形,由頭部和體部構成。體部又可分為胸部( 3 個環節)和腹部( 10 個環節),全體共有 13 個環節。
(1)頭部: 具 6 對半球狀隆起的單眼,是感光器官。1 對各由 3 個骨質構成的觸角,是重要的感覺器官。
(2)胸部: 有 3 個環節,每環節腹面各有 1 對。胸足於食桑和吐絲時使用,爬行時只有輔助作用。在第一環節有氣孔 1 對。
(3)腹部: 有 10 個環節,只在第 3 、 4 、 5 、 6 及第 10 腹節各有 1 對腹腳。腹腳沒有環節構造,為柔軟的肉質突起,並有發達的長、短小鉤爪,可抓爬和固定蠶體。在第 1~8 腹節腹側各有氣孔 1 對。第 8 腹節背面中央另有錐狀肉質突起,特稱「尾角」。雌蠶第 8 和第 9 腹節的腹面各有 1 對乳白色點狀體,分稱前、後生殖線(也稱前、後石渡氏腺);雄蠶則在第 9 腹節的中央有一個乳白色囊狀體,稱為赫氏腺,可作為鑑定雌雄的依據。
蠶寶寶ㄉ卵
通常橢圓形略扁平,一端稍尖,長約 0.13 公分,寬約 0.1~ 0.12 公分。大小因品種、幼蟲期營養狀況、蛹期保護溫度和產卵先後而異。每公克約有1700~2100粒。
初產下的蠶卵,呈淡黃色,卵面隆起,稍後卵面中央逐漸出現橢圓型凹陷,稱為卵渦。卵渦也有呈 2~3 縱紋的,如卵渦呈三角形,則是死卵。若是越年卵, 2~3 天後,隨著內部胚胎發育,蠶卵會開始變色,約一星期後才呈現品種固有卵色,有紫、灰、褐、綠、 …… 等,以紫灰和灰褐兩色最常見。
未受精卵、白卵品種和不越年卵,因卵漿膜細胞中不生成色素,故均不著色。卵殼表面遍布凹凸不平,由多角型組成的網狀花紋,稱卵紋,是卵管內卵泡細胞分泌卵殼時留下的痕跡。稍尖一端有卵孔,以漏斗狀向外開口,內面形成短而窄的小室,是精子進入卵內的孔道。此外,卵殼尚有為數 5,000~10,000 個微細的氣孔,是蠶卵的呼吸孔道。
卵殼內有卵黃膜、漿膜、卵黃和胚胎等,卵黃膜和漿膜依次緊貼卵殼。漿膜內有許多無色或淡黃色的卵黃;胚胎裹在卵黃中,頭向卵孔,偏在卵腹的一側,以卵黃為營養,卵黃耗盡,蟻蠶成長,便咬破卵孔一端的卵殼而孵化。
初產下的蠶卵,呈淡黃色,卵面隆起,稍後卵面中央逐漸出現橢圓型凹陷,稱為卵渦。卵渦也有呈 2~3 縱紋的,如卵渦呈三角形,則是死卵。若是越年卵, 2~3 天後,隨著內部胚胎發育,蠶卵會開始變色,約一星期後才呈現品種固有卵色,有紫、灰、褐、綠、 …… 等,以紫灰和灰褐兩色最常見。
未受精卵、白卵品種和不越年卵,因卵漿膜細胞中不生成色素,故均不著色。卵殼表面遍布凹凸不平,由多角型組成的網狀花紋,稱卵紋,是卵管內卵泡細胞分泌卵殼時留下的痕跡。稍尖一端有卵孔,以漏斗狀向外開口,內面形成短而窄的小室,是精子進入卵內的孔道。此外,卵殼尚有為數 5,000~10,000 個微細的氣孔,是蠶卵的呼吸孔道。
卵殼內有卵黃膜、漿膜、卵黃和胚胎等,卵黃膜和漿膜依次緊貼卵殼。漿膜內有許多無色或淡黃色的卵黃;胚胎裹在卵黃中,頭向卵孔,偏在卵腹的一側,以卵黃為營養,卵黃耗盡,蟻蠶成長,便咬破卵孔一端的卵殼而孵化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